
◆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調研參訪太和醫室博物館活動◆
10月30日下午,西安市碑林區茶文化協會調研參訪活動,來到位于興慶公園花萼相輝樓的太和醫室博物館,對這個有著159年歷史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、西安首批老字號、西安首個中藥博物館調研參訪,通過圖片、文字、文物(制藥用具)、實物等現場觀摩,讓大家了解中醫藥文化發展的坎坷之路以及堅韌傳承的歷史經典,通過展品實物實景引出“中醫人情懷故事”、“醫患感情故事”等等感人至深的優秀文化故事。

▲在太和醫室博物館調研參訪
座談環節,碑林區特色街區和總部樓宇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潘一波說:“太和醫室博物館建設的很用心,姚氏一門六代百年堅持中醫藥傳承功德無量。中醫藥不僅是一種需求,更是一種文化,這種文化的傳承與成果令人敬仰,非常有必要。”碑林區茶文化協會潘春陽會長說:“姚家老祖先很了不起,一族六代懸壺濟世,為民眾解除病痛困擾,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,在此表示敬意。姚蕤老師今天的講解聲情并茂令人眼界大開,希望今后太和醫室與茶文化協會加強溝通,相互支持,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。”

▲姚蕤在講解
碑林區茶文化協會監事長奚斌鋒說:“太和醫室傳承有序,秉承祖傳正脈,堅持不懈百余年實在不易。從藥食同源角度看中醫和茶是可以融合的,這是我們今后需要探索的地方。”陜西商業聯合會張永強副會長說:“能夠在天下第一樓搞這次活動不容易,通過此次調研參訪對太和醫室的淵源有了基本了解,我認為這個空間(花萼相輝樓)有歷史價值,更有商業價值,尤其在這次興慶公園提升改造后,一定能迎來很大客流,也必將推動承載中醫藥文化的太和醫室的大發展。”

▲座談會現場
西北大學陜西文化產業研究院王鈉結合自身挖掘漢代芼茶過程表示,芼茶是一種傳統方式,與中藥藥茶異曲同工,從藥食同源方面講,芼茶還需進一步與中藥結合,把芼茶制作趨于完善。紅動長安(傳媒)譙波表示,太和醫室博物館內容豐富、詳實,很有看頭,完全可以用紅動傳媒進行直播,推動和促進傳統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。

▲碑林區特色街區和總部樓宇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潘一波
碑林區特色街區和總部樓宇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冉冉科長、碑林區茶文化協會秘書長葉勝、副會長李連源、張忠信、翟序朋等到場并發言,太和醫室第六代傳人姚蕤對此次調研參訪活動表示感謝, 他說:“歡迎大家蒞臨指導太和醫室博物館,中醫文化需要一步一步去做,需要實踐與積累。我從小就開始‘背頭湯’,直到坐診把脈,方知背頭湯的作用,這種深刻記憶是中醫的基礎,因此茶也好,中藥也罷都是傳統文化,需要恪守和傳承,來不得半點馬虎,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堅守的。”

▲碑林區茶文化協會潘春陽會長
當天的活動在熱烈和諧的氛圍中開展,大家暢所欲言,討論熱烈,一致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非常有必要,應該廣而告之讓更多人走進太和醫室博物館,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博大。此次調研參訪座談活動由文化學者李連源主持。
據悉,清·太和醫室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包括:太和醫室中醫藥文化館;西安市太和醫室博物館;太和醫室中醫診所;姚氏太和醫室診療技藝傳習所等。其中,西安市太和醫室博物館經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館處審批,現有藏品1500余件,館內展覽的古代、近代與陜西中醫藥相關藏品400多件,常年免費開放。

▲陜西商業聯合會張永強副會長

▲太和醫室第六代傳人姚蕤

▲碑林區茶文化協會監事長奚斌鋒

西北大學陜西文化產業研究院王鈉

▲座談會全體合影 |